文学与传媒学院

学院动态

网站首页 > 正文

聚焦智能影像艺术发展前沿 助力专业建设新升级——我院赴沪深高校与企业调研考察

发布者:  时间:2025年08月04日 22:05  浏览:

为积极响应人工智能时代高校“新文科+新工科”交叉融合新学科建设的深刻变革,锚定国家未来数字文化战略和“数智化”教育发展需求,精准培塑我院关于智能影像艺术新专业的前期论证可行性与未来发展新生态,2025年7月28日至8月2日,我院院长亢西民带领院长助理王宁、青年博士程丹和鲍燕萍,前往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与深圳多地智能影像科技企业开展调研考察。此次考察旨在通过聚焦智能影像艺术专业发展,立足校际交流与产教协同,深度调研高校人工智能赋能新文科建设与行业实践,助力学院在“十五五”期间实现专业布局的系统优化与创新突破。

访校求真:解码智能影像前沿 锚定学科建设新坐标

在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院长王峰、中文系外国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所所长、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会主任、著名学者陈建华对我校调研考察一行表示热烈欢迎。调研团队就该院沉浸式全息影像创新研究中心、数字影视创编中心等交叉融合领域的教学、实验平台,该校在智能影像艺术领域的前沿教学及学术研究成果,特别是王峰院长带领团队研发的“灵咔灵卡”创意写作智能体的设计、研发情况进行了全面、深入地交流和探讨。座谈中,王峰院长强调智能影像艺术的内核在于艺术思维与智能算法的高阶对话和创造性融合,并分享其学院依托“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学校推动智能影像、人机交互、AIGC前沿方向与传媒艺术融合发展的成功经验,强调在技术支撑下构建“创意+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亢西民院长高度肯定华东师大在智能影像人才培养中的育人模式,并强调“技术赋能创意、创意引领科技”的前提下,打破学科壁是关键,跨学科团队协同公攻关机制是孵化突破性教学与科研成果的沃土。此次沪上问道,我院进一步明确智能影像艺术专业的建设逻辑和目标定位,并与华东师大传播学院就未来在智能影像艺术领域的师资培训、课程共建、合作研究等方面达成初步合作意向,为新专业的起步注入强劲动能。

入企问道:触摸产业跃动脉搏,深研智能影像行业需求

在深圳调研期间,我院考察团先后调研走访多家行业头部企业,涵盖智能影像制作、新媒体内容研创、AI驱动视觉设计与数字科技开发等领域,包括专注影视内容生产机构如深圳东部影视制作中心、专攻AI影视后期技术研发如中汇影视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引领AIGC新锐媒体科技研发如钛铂新媒体营销股份有限公司等先锋企业。通过实地考察与企业座谈,深入了解了当前行业对智能影像人才的岗位需求结构、技能能力模型与职业发展规划。东部影视城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赵婕指出,当前行业对具备综合创作能力、跨界技术背景与项目执行力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呈现强劲需求趋势。其他企业负责人也纷纷表示,当前行业在虚拟影像生产、算法剪辑、数据驱动创意策划等岗位呈现明显缺口,对于具备“艺术思维+技术实现+内容策划”三重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需求旺盛,迫切需要高校提供更贴近产业的教育解决方案。多家企业普遍表示愿意与高校开展校企协同育人,共建实习实践基地、共研实训课程体系、共推实践项目孵化等合作模式,期望共同推进人才供需精准对接。亢院长认为智能影像艺术这一新兴专业应聚焦“技术+艺术+传播”的跨学科育人理念,推进“校企共育”是当前专业内涵式发展的重要路径,构建“产学研创”协同育人机制是未来学院落实学校“新专业引领—产教融合推进—人才质量提升”整体部署的重要一环。本次深圳企业调研不仅帮助学院全面掌握当前行业前沿趋势,更为智能影像艺术专业未来的“项目驱动式”教学设计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我校推动产教协同平台建设积累了资源和契机。

本次赴沪深两地调研是我院面向数字化与智能化浪潮主动谋划专业建设发展、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战略的关键举措,调研从“学术前沿——产业场域——教学改革”三个维度出发,不仅系统梳理了智能影像艺术专业的建设逻辑和支撑路径,也为“十五五”期间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提供了实践依据与前瞻视角。未来,我院将以此次调研成果为基础,继续聚焦“技术+艺术+传播”的跨学科育人理念,推动课程内容数字化、教学场景智能化、实践路径产业化,着力构建服务区域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战略的高水平新型专业体系,助力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水平提升。



西安翻译学院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