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动我院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提升辅导员科研素养,培育辅导员骨干人才,2月25日,文学与传媒学院在综合会议室举办辅导员课题申报交流会。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李绍先,综合办副主任胡松武及全体辅导员参会。

李绍先详细解读了中共陕西省委教育工委关于印发《陕西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工作项目课题管理办法》的通知。他提出,辅导员做学生工作相关的科研项目意义重大。在个人层面,这不仅能促使辅导员深入钻研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知识,提升专业素养,构建完备知识体系,还能凭借科研成果在职称评定、岗位晋升中脱颖而出,增强职业竞争力,更能在探索创新中收获成就感,实现自我价值。从学生工作角度出发,科研项目能助力辅导员运用科学方法精准把握学生的思想、学习和心理需求,探索新的工作模式与方法,如借助新媒体平台开展思想教育,让工作更具针对性与吸引力,还能将科研思维融入日常,提升工作的科学性与专业性。对学校整体发展而言,辅导员的科研成果能为学校制定教育政策、人才培养方案提供参考,帮助学校把握学生工作重点,科学决策;辅导员投身科研,能在学生中树立榜样,激发学生科研兴趣,营造学术氛围,其与各方的交流合作也有助于整合教育资源,形成育人合力,而且高质量科研成果还能展示学校育人成效,提升社会声誉,吸引更多优质资源。从行业发展来看,辅导员的科研能从实践中提炼理论,丰富学生工作理论体系,将实践经验以学术成果形式分享,促进同行交流,还能关注前沿动态,为行业创新发展提供新思路、新方法,推动学生工作与时俱进。

胡松武结合过往经验,对科研项目申报流程、如何选题、如何查阅参考文献等方面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讲解。他指出,在申报流程上,每一个环节的时间节点都至关重要,稍有疏忽便可能导致申报失败。选题时,要紧密结合学生工作实际,挖掘具有现实意义与研究价值的问题,比如围绕学生的就业心理困境、网络社交对其价值观的影响等热点话题展开。在查阅参考文献方面,不仅要广泛涉猎权威学术期刊、专业书籍,还要关注行业内最新的研究动态,以便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开展自己的研究,确保研究的创新性与前沿性。

在交流环节,各辅导员纷纷踊跃发言。分享自己在过往科研项目中遇到的困难以及解决办法,分享如何将科研成果更好地应用到实际学生工作中。大家各抒己见,碰撞出了激烈的思想火花,现场讨论氛围热烈非凡。
此次交流会不仅为辅导员们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平台,也为学院未来在学生工作科研领域取得更多优秀成果奠定了坚实基础,助力学院学生工作迈向更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