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晚自习,文学与传媒学院在10T11、10T12、10T21、10T12教室举办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经验分享会。活动面向2024级汉语言文学、表演、播音与主持艺术等专业学生,4名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与5名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得者结合自身经历,从学业规划、竞赛实践、时间管理等多角度展开分享,为新生提供成长指引。
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从学习方法、心态调整、资源整合等方面传授经验。22级汉文专业王新茹、周琳同学展示独创的“三阶学习法”,即“课前预习抓框架、课堂互动解疑难、课后拓展建体系”,并强调利用学校图书馆数据库深化专业研究;22级汉文专业蒋金霖分享了平衡学业与兼职的“时间颗粒化管理”技巧,现场演示如何通过“任务优先级矩阵”高效规划每日目标。22级表演专业万昱纬同学则从即兴表达训练等细节切入,提醒学生“日常积累是专业突破的基石”,号召大家践行学校“五育并举”理念,在文体活动中全面提升素养。


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得者从学科竞赛、专业深耕、跨界融合等层面展开分享。22级表演专业王雨彤同学聚焦“以赛促学”主题,系统解析挑战杯、计算机设计大赛等赛事的备赛策略,强调“从课堂理论到实践落地的转化能力”;22级表演专业柳一婷结合舞台实践与影视项目经验,提出“镜头语言与台词功底需同步锤炼”的见解,并现场演示如何通过“情绪记忆法”提升表演张力。22级汉语言文学专业谭植美同学则以跨专业团队合作案例的项目为例,将扶农青年合作社以更强的市场竞争力和农业文化向终端消费者提供更快、更便捷、更多元化、潮流化的发展渠道,让种植生产的农民享受数字红利。以一流的品质、一流的设计、一流的管理去创建一支助力“乡村振兴、服务三农发展”的扶农青年合作社。22级播音主持与艺术专业胡严公、22级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侯一博同学号召学子积极参与学院主办的“红色经典诵读大赛”“爱我国防”大学生演讲比赛等思政主题活动,并强调:“专业技能与思想觉悟需双向奔赴——既要打磨镜头前的表现力,更要筑牢信仰之基。”他们结合自身参与“青马工程”培训、红色研学等经历,鼓励新生递交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在坚持学院开展的晨读晨练计划,真正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


分享会尾声,文学与传媒学院辅导员霍海洋老师登台寄语。他援引《礼记·学记》中“玉不琢,不成器”的典故,勉励学子以终南山下“晨读暮诵”的治学精神雕琢自我:“文传人当以笔锋镌刻文化根脉,以镜头捕捉时代光影,以舞台演绎人间万象。”他特别提及学院“古籍数字化研究中心”“融媒体创研工坊”等特色平台,鼓励学生将理论转化为创新实践。活动现场同步展出获奖者参与课题内容、笔记、原创剧本及学科竞赛获奖证书等。此次分享会通过真实可感的经验传递,助力新生明晰方向。正如24级汉文专业6班夏季兵学生所言:“学长学姐们的每一份荣誉背后都是‘破茧’的故事,我们不仅要仰望光,更要努力成为光。”学院将持续搭建此类交流平台,深化育人实效,培育更多“厚基础、强实践、敢创新”的文传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