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与传媒学院

学生工作

网站首页 > 正文

文学与传媒学院举办2025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专题辅导讲座

发布者:  时间:2025年05月09日 22:56  浏览:

为助力文传学子在2025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中构建核心竞争力,5月6日下午,文学与传媒学院于10T12教室举办“我敢闯·我敢创”专题辅导讲座。本次活动特邀资深创新创业导师赵中浩担任主讲嘉宾,围绕赛事筹备、项目打磨、团队建设等核心议题展开系统性指导,全院百余名师生参与了此次专业培训。

10DCFE

一、赛事价值剖析:启思创新参赛初衷

讲座以思辨性议题开启——“创新大赛的本质价值何在?”赵中浩通过互动问答形式,引导学生从“创新能力培养”“商业思维构建”“社会价值创造”三个维度重新认知赛事定位。他指出,国创赛不仅是竞技平台,更是连接学术理论与市场实践的转化枢纽,鼓励学生跳出“获奖思维”,以解决社会问题为导向挖掘项目内核。现场学生结合传媒学科特色,就“文化传播类项目如何体现社会价值”展开热烈讨论,形成初步认知升级。

二、赛情深度复盘:解析国赛发展脉络

基于近五年赛事数据及评审经验,赵中浩对国创赛进行多维度复盘:

赛事趋势研判:通过分析参赛规模、赛道分布、获奖项目行业占比等关键数据,揭示科技+文化”“数字创意”“乡村振兴等领域的赛道升温趋势;

评审标准解构:重点解析创新性、商业性、团队能力、社会效益四大核心指标,结合往届金奖项目《非遗数字活化平台》案例,拆解技术壁垒+文化赋能+商业模式的三维评分体系;

学科适配指引:针对文学与传媒学院专业特性,建议聚焦文化IP运营”“融媒传播创新”“数字内容生产等差异化赛道,规避技术类项目同质化竞争。

三、备赛策略建构:全流程实务指导

(一)项目孵化:从选题到落地的科学路径

赵中浩提出“需求导向-资源整合-价值验证”三阶段方法论:

选题锚定:强调从政策红利(如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行业痛点(如传统媒体转型需求)、用户刚需(如Z世代文化消费习惯)中挖掘创新点;

团队搭建:建议采用专业互补+角色明确的组队模式,特别指出文传学子需强化技术顾问引入”“数据分析师配置等跨学科协作;

商业模型设计:通过用户画像-核心功能-盈利模式-竞品分析四象限工具,现场演示如何构建逻辑自洽的商业框架。

(二)材料打磨:精准传递项目价值

针对商业计划书、路演PPT、答辩应答等关键环节,赵中浩分享实战技巧:

文本撰写:强调数据可视化”“成果量化原则,建议运用SWOT分析、波特五力模型等管理工具提升专业性;

路演呈现:提炼30秒价值点聚焦法,要求在开场迅速传递解决什么问题-如何解决-市场空间核心信息;

答辩策略:梳理政策合规性”“财务可持续性”“竞品壁垒等高频提问方向,指导学生建立结构化应答逻辑。

四、互动答疑:破解备赛实操难题

在自由交流环节,学生围绕“文创项目技术短板如何补足”“跨校团队管理冲突处理”“备赛与学业时间分配”等30余个具体问题提问。赵中浩结合具体案例逐一回应,特别针对“非技术背景团队的核心竞争力构建”给出解决方案:建议强化“用户洞察能力+场景运营能力+资源整合能力”,通过引入技术合作方、购买成熟技术服务等方式完善项目闭环。互动持续近1小时,现场形成多轮思想碰撞。

五、育人成效展望:构建双创培育生态

本次讲座是学院“三级赛事培育体系”(院级初赛-校级复赛-国赛冲刺)的重要组成部分,后续将配套开展“项目一对一打磨”“模拟路演答辩”等系列活动。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李绍先表示,将持续整合校友资源、企业导师库及创业孵化基地,为参赛项目提供从创意孵化到落地转化的全周期支持。

随着2025年国创赛备赛工作全面启动,学院正通过专业化指导、精准化服务,助力文传学子在创新创业赛道上实现“知识转化有路径、创意落地有支撑、价值创造有突破”的能力跃升。


西安翻译学院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